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男子镜头记录北京周边400余垃圾场引政府关注

发布时间:2012/1/19  浏览数: 215 次  浏览字体:[ ]
  
2011年12月30日,王久良在通州的野垃圾场。 
 
2011年12月30日,王久良在通州的野垃圾场。


 

在google earth上显示的北京垃圾“七环”。
 
 在google earth上显示的北京垃圾“七环”。


 

王久良《垃圾围城》展览展出的垃圾。 
 
王久良《垃圾围城》展览展出的垃圾。


 

  【感人榜】

  王久良

  年龄:36岁

  社区:朝阳区定福庄

  【德行录】

  当王久良学会用google earth将走过的400多个垃圾场都圈在北京地图上,人们惊呆了,原来偌大的北京已被垃圾包围起来。“垃圾围城”的命题不再危言耸听。在王久良的胶卷、纪录片里,也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视野中——北京市已决定在2015年以前,投入100亿元对垃圾场进行治理。

  王久良忙得忘了生日。

  去年12月29日,他上午7点多就开着长安小面出门了,但没像其他上班族那样,沿着八通线向西赶往各个写字楼。

  他要向东走,3年来,五环和六环之间的地带,才是他熟悉的。

  那里有他走过、拍过的400多个垃圾场,在google earth上连起来,就成了一条黄色的垃圾“七环”。

  晚上8点多,王久良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回到家,脑子里惦记的还是垃圾和纪录片,而母亲和妻子给他端来了长寿面、饺子。

  此时,他才想起自己已36岁了。

  农药袋子引他“入世”

  王久良本对垃圾并不“来电”。

  他跟别人一样,把吃过用过的垃圾丢进垃圾桶后,就不再关心了。

  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毕业时,王久良还醉心于鬼神题材的艺术摄影。

  2008年,毕业后的他回到家乡山东省安丘市,将镜头对准村外的坟头时,却被田间地头的垃圾袋子吸引了。

  农药用完了,不是放在棕色瓶子里吗,一年也用不完一瓶,怎么现在都装袋子里了,还弄得到处都是?

  故乡变了,让他的记忆无处安放。

  王久良失落了,想探个究竟,2008年10月,他回到北京,在导师鲍昆指导下,开始上路寻找答案。

  目的地已经不是所谓的艺术作品,“如果照片只是被一帮艺术评论家品头论足,那等于没做。”

  他要“入世”,代价却是并不固定的收入和一个自由之身。

  “两万五千里”探访

  王久良上过三次大学,前两次都中途退学,30多岁了,才算读完别人二十三四岁就能拿到的学位。

  “做不了几个项目了。”每个专题摄影都要至少一两年时间,让他有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起初,他上路是为了拷问消费社会和资本生产,而北京周边垃圾场污染调查只是个引子。

  可污染超出想象,把他套牢了。

  在google earth的帮助下,结合实地探访,他摸透了400多家垃圾场的方位,摩托车的行程也随之定格在1万7千多公里,“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

  冬天,王久良得顶着寒风伏在摩托车上,到下车时,脚都冻得没了知觉,鼻子却因没戴口罩,嗅到阵阵酸臭。

  他怀疑自己的过敏性鼻炎就是这么落下的,但他并未将镜头焦点仅仅对准垃圾场的破败不堪,他在乎的是垃圾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于是,人们记住了一幅幅有些超现实意味的胶片:垃圾堆里,羊吃垃圾,羊倌给羊注射抗生素,而人最后再吃羊肉;被垃圾污染的水畔,有人拍婚纱照,有人生火烧烤。

  在他看来,拿出的作品要像刀刃一样,能改变局势。

  他的作品不通过令人作呕的细节震撼观众,而通过冷静的宏观呈现让观众意识到:“我们居住的城市正在被垃圾包围”。“不是垃圾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包围垃圾”,而这一切,源于人类无休止的物质欲望。

  重访垃圾场看到转机

  “垃圾围城”还没拍完,就拿到了2009年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最好的展位之一。

  4000张胶片中,最终展出17张,王久良拿到了颇具分量的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

  媒体的聚光灯,乃至政府层面的积极回应,接踵而至。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一位中央领导人对他的作品进行批示,北京市政府也决定投入100亿元对周边垃圾场进行治理。

  “久良,你真做了一件实事。”去年,在广州一个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市容委的官员私下里称赞王久良的努力。

  但效果如何,他还要亲自去看看。

  这几天,王久良去了两次通州区马驹桥镇,那边正在建设的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南侧还有一个大型垃圾场。

  臭水坑上漂着满池的塑料袋,但水坑边上的工人告诉王久良,水坑即将被抽干,春节过后就要整体填埋。

  他将信将疑,直到发现拾荒者都开始出售捡来的废品,“他们说政府已经下最后通牒了,年后也不准干了。”

  王久良觉得挺满意,毕竟,在他眼中垃圾较多的通州区也动真格了。

  “可以说,八成的垃圾场得到取缔、整治和基本治理,效果还是不错的。”王久良说。

  现在,他正为一个名为“超级市场”的项目忙活。

  在工作室里,“超级市场”已经初现端倪:两个5层货架上,摆满了从垃圾场里捡来的方便面袋和可乐瓶子。

  他想让企业和公众反思消费主义和资本生产的弊病,而不是一味把责任都推给垃圾处理技术。

  【网友问】

  怎么找到垃圾场

  网友“墟里烟”:怎样在google earth上找到垃圾场?

  王久良:首先,确定好大概范围,一般而言,北京的野垃圾场都分布在五环、六环中间和六环附近;其次,要注意两个地带的居民区和村子,周围一般都会有垃圾场;接着,分析附近的道路,一般垃圾场都有一条小路通着,但路的尽头却是死胡同,那一般就是垃圾场的位置;最后,因为铲车要不断把新垃圾推到埋好的垃圾上,堆到一块,所以从地图上看,垃圾场一般都有冲击扇的轮廓。

  【记者问】

  是否要人们少消费

  记者:你想通过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要尽量少地消费不必要的东西?

  王久良:也不是这样,还有企业伦理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拒绝喝牛奶,那么能否拒绝牛奶的包装?我在美国看到的牛奶都是装在桶里,而快餐文化就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牛奶包装,说是一切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不管在餐馆,还是野餐时,都能找到合适的包装。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绿色伦理,喝完牛奶后,包装就成了垃圾,而这些就是垃圾场里的主体。

  【话厚德】

  垃圾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对大众而言,是一个盲点。很多人以为可以回收就环保,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消费它,然后抛弃它,可事实是这样的吗?对于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而言,就应该保持这种清醒,而不是裹挟在洪流中,滚滚向前。

  ——王久良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