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市民7年前“被买房”却不知情 身份信息被盗用

发布时间:2009/11/5  浏览数: 782 次  浏览字体:[ ]
  

  市民:七年前“被买房”自己不知情 警方已介入调查

  律师:“假按揭”涉嫌诈骗 将追究刑事责任

  房子被卖,房主毫不知情,这样的事儿这几年发生过不少,但您见过房买了7年,“屋主”还被蒙在鼓里的吗?市民陈先生昨向记者报料:因为凭空多了一套房子,自己在申请经适房的时候被扣了25分;而这套房子,还在2005年又被转手卖了出去。如果这是真的,假冒者是如何走过复杂的程序完成买卖的呢?

  记者何道岚 实习生邢晓雯

  谁替我买了房 经适房申购评分被扣25分

  10月28日,正在轮候经适房的广州市民陈东明上网查分,发现被扣25分。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资料中,“他”早在2002年已通过按揭购入天河区一套82平方米的房子,2005年更转手卖出。然而,记录里的“业主本人”陈东明却表示对此毫不知情。现在,当时负责交易的某银行荔湾支行已将情况上报省行,正着手核查此事,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陈东明今年37岁,打散工,夫妻俩的月均总收入约3000元。“我们这样的低收入阶层,哪敢去想拥有自己的房子?”2007年获悉政府推出经适房,他赶紧申购。最近因为经适房的审批快结束了,便上网查看,这才发现分数被扣。

  市国土房管局资料显示:2002年10月,“他”曾买下天河棠东东路122号春江花园7D房——面积82平方米,价值37万余元的商品房。购房形式为银行按揭,首付7万余元,分20年向银行还清。

  2005年9月2日,“陈东明”将房子卖出,21日在银行转按。

  谁仿了我的签名 合同上留有“本人”签字

  记者在房管局的档案上看到,在2002年的买房交易中,甲方(即贷款人)是某银行广州市荔湾支行,乙方(即借款人)是陈东明;丙方(即保证人)是广州市大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陈东明的手机号、地址、身份证号都与实际吻合。

  合同落款处,也有“陈东明”的签字。昨日,陈东明却对记者说:“我压根没有买过这房子,签名笔迹也不属于我。”

  此次交易,还附有广东省公证处盖章,于2002年10月23日发出的公证书,上有公证员签名。

  资料显示,房子现已不属于“陈东明”所有:2005年9月2日,房子被转手卖出。“这次交易我当然也是毫不知情,更从来没听说黄展雄与陈丽华(买房者)这两人。”

  谁动了我的身份证 使用的是已作废一代证

  陈东明表示,在2002年至今,自己从未丢失过身份证,“但身份证复印件外流却很难防范”。更有甚者,在2005年2月24日,他已领取第二代身份证,并将第一代身份证原件交还给荔湾区东沙派出所,理应从此作废。

  然而,资料却显示:房屋被卖出时,合同记录的仍是陈东明第一代身份证的号码。他纳闷,2月份已交还作废的身份证,为何在9月份还能继续使用?

  曾短暂从事地产中介工作的陈东明猜测,自己可能被企图以“假按揭”骗取银行贷款的发展商“借”用了身份。据了解,早些年以来,国内就有好几起类似案例:不法房地产商利用员工、亲属及朋友的证件冒充购房者,用少量首付款套取大量的银行按揭贷款。

  银行 

  情况已上报省行

  上周五,陈东明根据市国土房管局提供的资料,到办理按揭的某银行荔湾支行要求调出当时购房的证明材料遭拒。“银行负责人说情况已上报至上级行长,会尽快回复。但至今没有消息。”这些天,他不断催促银行方面给个说法,“他们保证会内部彻查。”

  昨日,该银行荔湾支行的朱经理表示,情况已经上报省行,他们正在了解情况,如果调查结果出来,会马上与本报联系,但现阶段不方便接受采访。

  前天下午,陈东明已经在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的棠下派出所报案,警方已介入调查。

  律师 

  公证不易“蒙混”

  安华理达律师事务所的刘延宇律师表示,此次个案存在疑点。

  刘延宇认为,假设当事人所言非虚,在此事中,铤而走险的发展商先要面对银行、房管局两道关卡,“银行批准按揭,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核实。房屋过户,房管局也是要本人前往进行核实。”

  即使前两关都能混过,但要出具《公证委托书》,本人则必须到场核实身份资料。

  至于陈东明有可能因此事而遭受无法购买经适房的损失,刘延宇说,只要证据确凿,将来可以向侵权者追讨经济损失。“现阶段,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核对签名笔迹。”

  房管局

  暂不取消申购资格

  市房管局资料显示,在申购经适房的家庭中,最高评分为133分,陈东明的家庭评分是63分,排在了11314户申请家庭中的第10913位,这令他在今年内申请经适房希望不大。“如果维持原本的88分,还是很有机会的。”

  据悉,本次申请截止日期是本月8日,9日~11日可提出申诉,到16日申请结果就会出炉。如果他不能在此前证明自己没买过房,就很难申购成功。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经适房管理人员朱丽媚表示,暂时不会取消陈东明的申请资格,但在警方调查结果出来前,必须以63分为准。

  三不知

  1 不知

  2002年10月,市民陈东明名下多出一套82平方米商品房。本人称不知情。

  2 不知

  2005年9月2日,房子被转手卖出。陈东明仍不知情。

  3 不知

  2005年9月21日,房子在银行“偷偷”完成了转按揭手续。

  三猜想

  事主谎报 ——难以问责

  不排除这种可能:陈东明确曾买下房屋,此次仅是虚报。律师刘延宇说,向媒体虚报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如果他报警,举报发展商涉嫌诈骗,那便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凑巧的是,2002年陈东明“被买房”,同在这一年,他结婚娶妻,有没有可能买新房呢?

  确系假按揭 ——多方涉嫌诈骗

  如果陈东明所言属实,现阶段分析,很可能存在“假按揭”:

  发展商等待资金周转,便借陈东明身份,用银行按揭买下房产骗取贷款,供继续投资。刘延宇说,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发展商很可能串通了银行职员,才能完成“假按揭”流程。如此一来,双方便涉嫌诈骗,将追究刑事责任。

  作假者风险大 ——“事件很蹊跷”

  假如陈东明所言属实,02年至05年间,该房屋便是他名下资产。“如果当时他知道此事,完全可以报失房产证,将房子据为己有,名正言顺地拥有该房产。要住要卖,随自己喜欢。”刘延宇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商诈骗的风险很大,事件很蹊跷。”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