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专家称中国应从制度上缓解血荒 目前采血机制脆弱

发布时间:2010/11/13  浏览数: 456 次  浏览字体:[ ]
   

  【新闻背景】

  1998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实施无偿献血以后,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从1998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供血一直面临很大压力,一些城市常常出现季节性供血紧张。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昆明、北京、南京、青岛、长春等城市出现血库告急。经过媒体的大量宣传,在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血液供应的情况快速好转。

  然而,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保护献血者积极性,完善采血和血液管理机制,实行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告别血荒。

  一问:为什么会出现血荒?

  编辑:季节性缺血基本上年年有,各地情况大同小异,这是否和我国主体献血人群的特点有关?

  记者: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显示,献血法实施12年来,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献血人次超过1100万。

  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当前,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血用得多,采得少、供得少,供需就失去平衡。同时,我国目前的献血人群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农民工和大学生等流动人群,这些人的迁徙对所在地供血量会造成直接影响。再加上天气变化影响人们的外出频率,也会造成采血量的季节性波动,容易出现季节性缺血。如果缺口比较大的话,会出现血荒,严重影响医疗临床使用。

  编辑:我们把眼界放开一些来观察,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也存在季节性血荒?

  记者: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一般来说,血液事业发展要经历“血液买卖—以计划为主的义务献血—以流动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预约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以固定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五个阶段,而目前我国刚基本实现由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的转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国实行以流动献血为主的无偿献血制度,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只能是采多少,用多少,采血机制非常脆弱。献血和用血最理想的状态是:用多少采多少,或者是略有盈余,达到“旱涝保收”。刘江认为,我国的献血制度应该尽快地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从制度上缓解血荒。

  有关专家表示,在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血荒的困扰。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严力行认为,随着临床用血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出现用血紧张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在血液出现替代品前,这个过程可能还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二问:血荒能否标本兼治?

  编辑:缓解季节性血荒,有何应急办法?跨地域调剂用血是否可行?

  记者:据悉,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由国家血液中心统一调度血液使用。美国也有红十字会和血液集团两大国家性的公益机构,面对极端情况时,统筹调度血液库存。

  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血液储备和调剂功能的机构,据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血液实施的是属地管理制度,只有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跨地域调剂。

  刘江认为,部分大城市用血多、采血少出现血荒,而一些中小城市采血多、用血少,地区用血不平衡的情况凸显。他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血液储备、调剂机构,以便在重大灾难来袭以及地区性缺血时能应对紧张局面,这是破除血荒的急招。

  编辑:跨区调剂仅能缓解区域缺血的一时之急,从长远与全局的角度来看,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荒的问题?

  记者: 健全献血和用血机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血荒的办法,这是破除血荒的正招。换句话说,一个是“开源”,即加大宣传,让更多人加入献血大军。一个是“节流”。刘江提出,医院临床用血量大增,但有关部门并没有严格审查医院输血是否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三级医院普遍推广了“无血手术”,该手术能比普通手术科室节约20%左右的血液。当然,“无血手术”并不是不输血,而是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自身血,也称为自体血回输。北京协和医院通过推广“无血手术”,在手术例数增长的同时,临床用血反而下降了。

  三问:如何点燃公众献血热情?

  编辑:献血是无偿的,需要发动更多的人来献血。有何长效机制能持续点燃公众的献血热情?

  记者:近年来,一些血液管理的负面新闻让人心寒:无偿献出的血液被当花肥浇灌兰花;“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的误解;有的献血者及其亲属反映,用血费用报销麻烦,甚至难以享受到无偿用血的待遇。

  这些在血液管理机制中暴露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伤害公众的献血热情。

  编辑:如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保护献血者的积极性?

  记者:公众献血是献爱心,医疗卫生部门应尽最大的可能改善软硬件,为献血者提供便利条件。

  严力行认为,从软件来看,应从工作流程要求、作风建设方面,规范医疗人员采血的职业规范,让献血者感受到便捷和温暖,绝不能允许因为采血人员态度冷淡而使爱心冷却。

  从硬件来看,要增加献血点,特别是固定的献血屋。

  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报销困难的问题,更多的是出现在异地用血的情况中。卫生法专家卓小勤曾对此表示,从法条上看,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但现在各省市用血政策不一样,血液存储也情况各异,所以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措施要想统一存在难度。要落实这一政策,亟待全国统一献血信息系统的建立。

  刘江表示,以前评选文明单位,员工参加无偿献血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2006年以后,该制度被淡忘了。献血最能体现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建议恢复这项制度,把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纳入文明单位考核。献血同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各级政府应主动承担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献血。(记者 王君平)

    从《一位献血者的心声》,到《一袋血的成本账》、《一个血站的苦恼》,再到今天的《告别血荒,我们还有几招》,系列报道“血荒的背后”结束了。

  但是,我们对采血、供血、血液管理机制的关注仍将继续,希望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希望季节性血荒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编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