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公安部官员:暴利致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

发布时间:2010/11/13  浏览数: 439 次  浏览字体:[ ]
   

  - 对话动机

  9月27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三批重大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在逃人员。自去年4月全国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以来,破获了一大批拐卖儿童、妇女案件,解救了一大批儿童、妇女。

  目前,全国的打拐形势如何,有怎样的特点,如何更有效地解救被拐儿童、妇女,又如何打击卖方、买方市场。近日,记者采访了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

  - 对话人物

  陈士渠 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

  加强打拐

  儿童少女失踪即刻立案

  新京报:这一年多来,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成效如何?

  陈士渠: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成因复杂,是个社会问题,短期内难以根除。打拐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是我国的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专项行动以来,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打掉2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妇女11839人。

  新京报:这一年来,与之前的打拐专项行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陈士渠:建立和完善了打拐的工作机制,采取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措施。比如,从去年4月9日强化了立案工作,要求儿童、少女失踪必须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查,必须逐案成立专案组,案子不破专案组不能撤销。

  新京报:以前儿童、少女失踪是要24小时之后才立案?

  陈士渠:其实没有这种规定。儿童、少女失踪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因此以前没有强调要立为刑事案件。

  这次专项行动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司法解释,要求儿童、少女失踪就立即立案,迅速出警。因为不立即立案容易错过抓捕犯罪嫌疑人、解救受害人的时机。

  新京报:这样作用明显吗?

  陈士渠:发挥了很大作用。广东从去年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到今年上半年,因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找回了18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家长带着出去走丢的,也有被拐的。

  拐卖暴利

  男孩四五万女孩两三万

  新京报:按照你掌握的情况,我国妇女儿童拐卖的多发区在哪里?

  陈士渠:这里面比较复杂。拐卖分为几类,拐卖妇女分为卖为人妻和强迫卖淫。卖为人妻通常是农村地区,有的大龄男子找对象比较困难,花钱买媳妇。拐卖妇女强迫卖淫的案件,地域特点不明显。

  对于拐卖儿童来讲,受传宗接代、儿女双全等传统思想影响大的地方,容易形成买方市场。对于组织儿童乞讨和强迫违法犯罪的,一般是在城市。

  新京报:拐卖儿童主要是收养还是乞讨?

  陈士渠:主要是被非法收养,少部分被组织乞讨。街头流浪乞讨儿童来源复杂,有拐来的孩子,有从农村骗来的孩子,到农村跟父母说把孩子带走教学手艺,实际上是用来乞讨。

  还有一部分是带自己的孩子乞讨。组织、利用儿童乞讨是违法犯罪行为,无论哪种情况,公安机关均会依法处置,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新京报:看到一个数据,拐卖妇女儿童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暴利的犯罪之一。

  陈士渠:是的。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260万人被拐卖,形势严峻。

  新京报:据说,拐卖犯罪在有的地方已成为一条龙的产业链?

  陈士渠:拐卖犯罪集团化特征明显。一个人独立实施拐卖犯罪,难度较大。通常情况是,有人在拐出地拐,有人负责中转,有人负责在拐入地卖,形成了一个网络。

  新京报:一般拐一个孩子能挣多少钱?

  陈士渠:各地价格有差异。在拐入地,通常一个男孩四五万元,一个女孩两三万元。

  新京报:成本很低?

  陈士渠:对,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暴利。特别是拐骗来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成本。

  新京报:通过盗窃、抢夺等方式拐卖儿童,这对家长来说是不是防不胜防?

  陈士渠:主要犯罪手段是拐骗,盗窃、抢夺等方式的发案不多,但是一旦发案容易引起群众恐慌,危害严重。对家长来说,更多的是要照看好孩子,外出时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流动和留守儿童是拐卖犯罪侵害的高危人群。

  新京报:针对拐卖妇女强迫卖淫,我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陈士渠:既打击人贩子,也打击色情场所的经营者。同时,要通过宣传,增强女青年防拐意识,比如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他人的高薪引诱。

  贩婴严重

  为防小孩哭闹常灌安眠药

  新京报:现在社会上也出现了父母出卖亲生子女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父母,该如何处罚?

  陈士渠: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新京报:贩婴是我们打击的重点?

  陈士渠:对。人贩子在贩婴过程中,为了阻止小孩哭闹,常常给孩子灌安眠药。刚生下来的孩子体弱多病,一旦孩子生病,人贩子很少会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往往危及孩子生命。对这类犯罪团伙,要依法严惩。

  新京报:对于买方市场呢?

  陈士渠:要打击。《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规定,明知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而收买,具有相关规定情形的,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论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新京报:但是彻底铲除买方市场并不容易?

  陈士渠:是的。比如,我们想彻底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就需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解救去向

  有些无家可归者寄养在买主家

  新京报:一般怎么找到失踪被拐儿童?

  陈士渠:一是侦查的办法,抓到人贩子顺着线追,最后追到买主家。如果侦查断线了,没法查下去,就只能靠摸排来历不明儿童采血比对,找到亲生父母。第三种方式是公布已解救被拐儿童照片等信息,供群众辨认。

  新京报:DNA信息库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陈士渠: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是一个新的举措。公安机关接到失踪、被拐儿童父母报警之后,就要采集血样检测DNA入库。各地摸排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也要采血入库。这个库能够自动比对,比中之后就能知道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这就解决了儿童被拐多年后无法识别、确认的难题。

  新京报:通过这个信息库,多少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

  陈士渠:截至11月11日,已经比中了876个。

  新京报:那些找不到父母的孩子呢,去向是怎么样的?

  陈士渠:有一些由民政部门的福利院临时安置。有一些在买主家寄养。孩子是被害人,是无辜的,要考虑到他的利益。对孩子来讲,有个家庭养着,比在福利院要好。

  新京报:也有家长认为,这样客观上助长了拐卖儿童?

  陈士渠:我们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打拐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既考虑失踪儿童家长的利益,也要考虑儿童的利益。

  新京报:相对于被收养的孩子,被迫乞讨的孩子的人生会更悲惨,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

  陈士渠:公安机关会不断加大对组织、利用儿童乞讨的打击力度。如果发现在街头乞讨的儿童,不是要施舍,而是要报警,公安机关会迅速出警,查明其幕后操纵者,依法处置。确属流落街头的儿童,由民政部门救助。我们的目标是禁绝儿童乞讨。

  认亲举措

  充实全国打拐DNA信息库

  新京报:你从2007年开始从事打拐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士渠:打击拐卖犯罪,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常抓不懈。家里丢了财物,可能不是太大的伤害。但如果丢了个人,亲属都难以承受。预防重于打击,最好是不发案。我们现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拐意识。

  新京报:你在打拐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陈士渠:我曾经带队到福建山村去解救一个被拐儿童。孩子是两岁的时候被拐去的,已经养了三年。

  解救孩子时,买主全家都哭,孩子哭得最厉害,他的养母和奶奶都休克了。他亲生父母更痛苦,孩子被拐三年了,一直在找,家中一贫如洗。

  新京报:看到这种情形,什么感觉?

  陈士渠:拐卖犯罪危害严重,应当严厉打击。孩子很可怜,三年前被拐很痛苦,之后又要被带到陌生的环境里成长,对他又是一种考验。

  新京报:很多家长丢失了孩子之后,整个生活都破碎了,对这些家长,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缓解?

  陈士渠:一是通过侦查破案,帮助他们把孩子找到。二是强化来历不明儿童摸排工作,充实全国打拐DNA信息库。通过这两种方式,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找到。

  打拐经费

  解救33人帮找父母花费百万

  新京报:现在对于打拐来说,警力是不是面临着不足?

  陈士渠:专项行动期间,各地都高度重视,有专项行动办公室,这期间的警力能够满足侦查破案的需要。但是长期来讲,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队伍来从事这项工作。

  新京报:目前打拐的专业人员有多少?

  陈士渠:公安部在刑事侦查局设立了打拐办。有的地方有打拐科,没有打拐科的放在重案队。东莞和成都等地有打拐大队。

  新京报:你觉得应该有多少专业的打拐人员?

  陈士渠:两三千人。

  新京报:经费会是一个问题?

  陈士渠:拐卖犯罪往往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团伙犯罪多,客观上导致花钱很多。

  广西有一个5·19专案,解救了33名被拐儿童,其中有20个找到了亲生父母。这些孩子都是3到7岁被拐的,都是男孩。这个案子仅广西公安厅就投入经费130万元。普通的拐卖案件也要花费几万元,人数稍多就会需要几十万元。

  新京报:现在经费都由谁来承担?

  陈士渠:由公安机关承担。对于拐卖犯罪比较多发,财政收入又不高的地方,公安机关就有压力。(记者 张寒)来源:新京报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