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主管负责人回应,王府站镇一些村干部因工作方法简单确实存在送钱情况,但绝不是逼迫农民“出让土地”,而是协商流转土地经营权。
近日,王府站镇进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时,被曝“政府干部挨家挨户往农民家里送钱,强制农民签订出让土地协议。遭到村民抵制后,当地政府将钱直接打入村民的账户中,并要求拒绝出让的农民不能买种子化肥备耕。”引起社会关注。
“千余农户被迫出让土地与事实不符”
前郭县县委副书记宝音太介绍,前郭县王府站镇台地属沙性土壤,十年九旱,农民种地全是“靠天吃饭”。去年9月,前郭县与甘肃农垦集团合作,做万亩滴灌试验区,推广节水灌溉农业。该示范区土地面积为2.25万亩,王府站村、青龙山村等五个村纳入示范区。
该项目由镇里成立合作社,代表村民与甘肃农垦集团签订了5年合同。涉及农户1374户,现有1216户自愿、主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处于观望状态且没有签约有158户,其中只有6户持有明确反对意见。
“千余农户被迫出让土地与事实不符,农民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是一种租赁形式,符合国家政策。”宝音太强调。
参与此次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青龙山村村民代表庄金祥称,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全村农民都是以协商的态度在进行,并没有出现强制农民出让土地的事件,不同意参与项目的村民也没有签订过任何土地出让协议。
县委县政府立即制止干部送钱现象
宝音太表示,由于春耕在即,部分工作人员产生急躁心理,出现了直接带着钱到个别农民家里做工作的现象,县委县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制止,并对个别干部进行了教育。
针对示范区建成后,农村可能会出现“空村现象”等质疑。宝音太回应说:“不用种地的农民可以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务工创业,对不愿外出务工的男劳动力和在家留守的妇女,政府已经引进了30万套汽车坐垫手工编织项目,组织他们参与手工编织。政府还投资1000万元,为不愿外出打工农民发展棚膜经济,增加致富渠道。”
青龙山村村民张玉兰说,针对村委会要求村民不能购买种子等问题,县里知道后很快就来人制止了。
目前,未签约的青龙山村村民土地已基本上被平整完毕,村民正紧张地做好春耕各项准备。
村民说法
青龙山村地好“不满统一价”
已签约的村民们都表示,滴灌是好事,“项目区一垧地一年给7500元,“比外包或自种都钱多”,而且土地只流转五年,土地归还农民后,农民可继续享受滴灌的示范成果。
为什么唯独青龙山村部分村民不“接受”呢”?
青龙山村村民张玉兰说:“与项目区其他的村子相比,青龙山村自然环境更好,土壤质量高,受干旱的困扰也相对少,我们收成更好,挣得更多,所以村民们的出让土地预期价格高于其他村子,因此很多村民不满意政府定的每垧地7500元的价格,总之就是认为不划算。”
另一位村民孟宪峰则说:“以我们村上的条件来说,我种地的收益不错,而且我种地也习惯了,我也不愿意出去打工。对发展蔬菜大棚,养殖等经济发怵。”
前郭县县委副书记宝音太表示,今后会吸取教训,把老百姓的工作做得更细些,保证项目区试验成功,使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记者在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看到,管道铺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据悉,4月10日以后,项目区春耕生产将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