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19名孩子在危房中上课四年棺材当板凳----宿迁律师网

发布时间:2011/4/30  浏览数: 625 次  浏览字体:[ ]
  

孩子们用棺材当凳子。资料图片

  记者坐在棺材上采访孩子们,这里曾经是孩子们的教室,棺材是他们的板凳。新华社发

  近日,《19名孩子在危房中上课四年棺材当板凳》一帖被天涯、猫扑、新浪等多家网站转载,引发网民关注。经调查,广西河池一教学点新校舍4年没有建成,学校租来的教室没有桌椅,房东将棺材借给孩子们当板凳使用。

  新校舍4年垒1米墙

  “棺材板凳”依然存在

  >>网事教学点棺材当板凳

  近日,《19名孩子在危房中上课四年棺材当板凳》帖子中称,广西都安加伦教学点的教室是一间四面漏风的竹楼,并且还是租来的,已经严重倾斜随时可能坍塌。教学点也没有配备课桌椅,前来就读的学生需要自己从家里带来桌椅。房东家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儿子、媳妇为其打造了一口棺材。为了解决没有课桌椅的问题,房东索性把老母亲的棺材也贡献出来,暂时给孩子们当板凳用。

  >>调查每天往返3小时授课

  4月27日早上7时许,记者从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出发,驱车前往80多公里外的九渡乡九天小学加伦教学点,9时30分抵达九渡乡政府,随后沿羊肠小道步行上山。11时许,九渡乡党委书记蓝林生指着前面一片芭蕉树,气喘吁吁地说:“芭蕉树下就是学校了。”抬头望去,一间简易板房掩映在树下,旁边是一间倾斜的木楼,下面养牲畜、上面住人,典型的山区瑶族人家。

  目前加伦教学点共有11名1至2年级学生,还有7名学前班儿童,来自周边9个村屯。48岁的韦明富是这里唯一的老师,他已经教了九年学,每天都要沿着山路步行3小时往返于家和学校。

  韦明富说,加伦教学点成立于1953年,2007年教室被鉴定为D级危房并拆除,当年县教育局立项重建教室,学校暂时租用韦阿婆的木楼一角作为教室。

  然而,当地的情况却很复杂,由于山高路难走,施工队不愿进山,材料难以搬运进来,加之当地群众对学校选址存在争议,不肯投工投劳,新学校在过去4年里只垒了1米多高的墙。

  “一块砖成本1.6元,请人从九天村运进这里的运费

  10元;一包水泥100斤,成本18元,请人分两次背进来,一趟运费20元。”蓝林生称,在山里建一座房子,加上运费要比在外面平地贵一倍还不止。

  校舍招标无人竞标

  即使付费,不少施工队也不愿进山。“2006年,县财政安排加伦教学点新建砖混结构校舍60平方米,由九渡乡政府实施,2007年投入资金3万元,招标时无人竞标。”县教育局出具的材料显示,当时只好由九天小学校长韦佩强负责落实项目建设。

  建建停停,四年过去了。在此过程中,由于群众的不配合,还曾报废过7吨水泥。“校舍建不起来,课桌椅进不去,让学生在村民家里上课,我们也很无奈。”韦佩强说,只要家长们同意,九天小学完全有能力吸纳这18名学生寄宿学习。然而加伦教学点所在的九天村花管屯屯长班少基却坚定反对。

  在加伦教学点,木楼一侧的空地上摆放着几张极为陈旧的课桌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学校成立时购置的,一副约2米长的棺材赫然横放在空地上,表面已被磨得光溜溜。7岁的学前班男孩班祖爬上棺材,好奇地看着记者。

  “你以前坐在哪里上课?”记者问道。

  “就在这里。”班祖拍了拍身下的棺材盖,“这个比别的凳子好坐多了”。

  >>回应学生5月搬进新房

  据河池市有关方面介绍,4月14日,河池市教育局局长陆程考察了加伦教学点,当场决定先期搭建临时板房过渡,在原址施工修建新校舍,保证学生在今年5月中旬搬进新房。

  在加伦教学点,当地已聘请两名工人抓紧碎石压砖,尽快完成已动工四年的新校舍。爱心人士送来的课桌椅存放在九天小学,当地群众正一趟趟地将它们背回加伦。

  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梁仁国告诉记者,县里的整体撤点并校方案正在修订中。都安县地形复杂,有2.5万多个“弄场”(山坳平地),其中分布着500多个教学点,县教育局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进撤点并校和校舍安全工程,让山里的学生尽可能享受优质教育。

  据新华社电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