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

发布时间:2011/9/1  浏览数: 419 次  浏览字体:[ ]
  

  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不少人都愿意解囊相助,但最近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让他不解又不愿。这又是怎么回事儿?“捐款”的外衣里还包裹着什么?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教师:捐款成“强制”动作

  作为长沙县一所乡村公办学校的教师,张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具体到个位数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但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莫名少了几十元,一打听才知道,都由学校统一收去参加捐款了。

  张老师说,这项捐款叫“一日一元捐”,也就是一天捐一元钱,一年就是365元,但去年又提高到了400元,并且长沙县所有的中小学都这样收取。“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好几年,最近不但涨了捐款额,还变成了强制。我儿子在县里的中学上班,也必须参加这样的捐款。”张老师表示实在不理解,“捐款应当是自愿的,而且不该限定额度。经济这样发达的一个县城,怎么要老师拿出钱来募捐?而且还是强制性的呢?”

  教育局:上传下达公务履行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记者找到了长沙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完全是上传下达的公务履行,按照文件在执行。“据说是发了文件的,民政局布置到教育局,教育局再布置到各个学校。”张老师在学校也得到了类似的答复。

  在长沙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他们自己也都参加了这个“一天一元捐”活动,的确是民政局发了文件。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该项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同意,“我们是发了文,但我们把文件送交了政府,上面的领导同意,我们才会这样捐的。” 

  慈善会:捐款为帮扶贫困

  由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表态可以看出,“一天一元捐”的活动确实有政府背景,也的确是官方组织。那么它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是不是真的成了“强制捐款”?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长沙县,所有捐款、公益事业都由“长沙县慈善会”负责,对于“一天一元捐”活动,慈善会的工作人员首先肯定了目前的强制性,“2004年的时候就有了。政府从去年才开始下文,每天一元钱,365天,干脆提倡我们捐400元,企事业单位员工、干部、教师,都在捐款范围之内。”

  而工作人员所说到的这份文件,是由湖南省长沙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的通知》,通知中写道:“各级各部门要把‘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要组织干部,发动群众,完成任务。”

  工作人员还表示,捐款的目的就是帮扶贫困。“慈善会在财政局开了一个专户,主要就用在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促居等活动上。”

  会长:不应该在乎这点钱

  长沙县慈善会会长彭三明在解释这份捐款的意义时说:“全国号召,省里号召,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还有居民,一起来献爱心。你们老师按道理觉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最高的,也是扶贫帮困的先锋,走在前面,不在乎这三四百块钱吧。”

  长沙县慈善会今年1月24日的捐赠公示显示,去年一年,长沙县“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到账捐款312万元,其中201万元来自乡镇。一面是被迫献爱心的无奈,一面是“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的意义,当中的平衡又由谁来把关?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