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温家宝批强拆把农民赶上楼 称拆真建伪教训深刻

发布时间:2011/9/9  浏览数: 380 次  浏览字体:[ ]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温家宝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温家宝

综合新华社、央广新闻报道 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共同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

冯骥才 古村落进入消亡加速期

温家宝:骥才同志,对保护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做了很多工作。他讲的古村落,我相信是他关注的各种应该保护的遗产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听听他的发言。

冯骥才:总理,各位专家学者,我特意选择古村落作为今天的话题,是因为这件事有强烈的时间性,因为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很快消失不见了。

最近,我们对山东古村落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非常吃惊,现今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没有了。能想象齐鲁大地上找不到古村落吗?

古村落现在空前地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要不是发现一个开发一个,实际就是开发一个破坏一个;要不就是根本不遵从文化规律,而是从眼前的功利出发,改造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如何让城镇化使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受损害,是当前一个重大的文化问题。

温家宝 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了

温家宝:骥才同志刚才讲了古村落的保护,实际上我们把它扩大来看,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我觉得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农民失去的是土地,这件事情远远超过文化的保护。

第二,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许多假的东西。

第三,就是城市的设计不是从这个地区文化的特点出发。这个问题恐怕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谈文化】

文化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

温家宝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谈文史研究】

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

温家宝强调,文史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提炼民族文化历史的精华,古为今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古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

文史研究必须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尊重规律,兼容并包。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创作更多的精神产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据新华社电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