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女医生转行当老师独守山村小学12名学生

发布时间:2011/9/11  浏览数: 266 次  浏览字体:[ ]
  

  8日,马龙村小,教室窗户玻璃破损、屋顶漏水,但杨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很用心。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杨友芬

  的3个愿望

  ○学校里有一根真正的旗杆,那样孩子们就能升旗了。

  ○孩子们能有一些课外书,好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所断电的小学校,教室里的电灯能早点亮起来。

  体育课上,杨老师和孩子们玩游戏。

  放学后,杨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

  昨天是教师节,学子们都通过各种方式向自己的恩师表达祝福。而綦江县马龙村小唯一的老师杨友芬,也第六次迎来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綦江县赶水镇海拔千米的马龙山上,悠悠白云下,杉树顶上飘着红艳艳的国旗,远远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所常常笼罩在云雾中的小学校,只有一个年级、12名学生,37岁的杨友芬是马龙村小唯一的老师。村里老老少少都知道,杨老师以前是医生,为了孩子们有学上,她中途转行,守着这个小学校,一教就是6年。

  13个人的升旗仪式

  马龙村的村民最爱绕道到小学校,看杨老师带着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13个人的升旗仪式,没有旗杆,国旗高高地挂在杉树顶上,也没有录音机播放国歌,杨老师便带着孩子们放声歌唱,稚气的童声回荡在山间。“杨老师年轻,有文化,学校虽然小,但她把学校管理得和其他学校一样好,一切都很正规。”村民们告诉重庆晨报记者,杨老师以前是医生,很爱干净,自从她来了,学校的犄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她的影响,孩子们也变得爱整洁了。

  “村小没有电灯,没有电铃,没有录音机……如果没有杨老师,这里怎么看都不像是学校。”村民们说马龙的孩子苦,连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没操场,没路,六间砖瓦房就是教室,教室外的小路,一到下雨天,就跌得孩子们满身泥汤。

  杨老师今年暑假找到村上,由村里出石粉,当地一位矿主赞助水泥,杨老师领着学生家长们干了两天,给小学校修了一个平整的水泥篮球场,还铺上了硬化路面。村民们说,小学校在杨老师的打理下,越来越像模像样了。

  “让杨医生当老师吧!”

  大人们说,马龙的孩子太苦了,在村小上学,孩子们普遍要走半小时到40分钟才能到校。而到了3年级,孩子们要统一转读山下的中心校,那所学校更远,单面要走上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年龄小的孩子实在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所以村里需要一所村小,让低年级的孩子就近上学。但马龙山太高,小学太远,外面的老师不肯来,村里的老师年纪逐渐大了,渐渐的,孩子们没有老师了。

  “三桥九洞石狮子,石仓岩风吹湾斗滤子。”这是一首当地民谚,说的就是马龙山上全是石头,这里是市级贫困村。“娃娃是马龙的希望,他们发展好了,马龙才能好。”大人的愿望很质朴,希望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但学校没老师怎么行?焦急的家长们找到村主任,想请上过医专的杨医生来给娃娃们当老师。

  “医生比老师收入多,杨医生能同意么?”2005年,村主任忐忑不安地找到杨医生,没想到一提话头,杨医生就同意了,于是杨医生就成了杨老师。说起杨老师,全村老少无人不夸她好,为了村里的孩子有学上,她毅然放弃乡村医生的资格,半路转行教起了书。工作时间变长了,责任也大了,收入却减少了。但杨老师不后悔,她说村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没人肯来教,她就一直教下去。

  她全家都搬到学校附近

  杨老师把家搬到了距离小学只有两三分钟路程的地方,其丈夫也把养鸡场办到了马龙山顶,婆婆则每天给她送饭。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小学校转,他们用行动支持了杨老师的选择。

  杨老师说,她有三个愿望,希望孩子们的学校里有一根真正的旗杆,那样每周一朝会孩子们就能升旗了。希望孩子们能有一间装满了课外书的阅读室,在学习的同时能通过书本多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希望因线路老旧而断电的小学校,教室里的电灯能早点亮起来,这样就能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

  “孩子们尽管生在山里,但我希望他们的学校能和山外的孩子一样。”杨老师说,为了马龙村的孩子们,她会努力的,让只有一个老师的小学校,越来越好。

  重庆晨报记者 刘琳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