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黑恶犯罪新动向调查:披公司化外衣侵蚀基层政权,中国黑恶势力活跃 向“软暴力”发展

发布时间:2011/9/19  浏览数: 298 次  浏览字体:[ ]
  

黑恶犯罪新动向调查:披公司化外衣侵蚀基层政权


  上世纪80年代初,黑恶势力露头,涉及杀人、抢劫、绑架、强奸、敲诈勒索、走私贩毒等犯罪,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从那时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政法机关统一部署,成功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

  ●1997年刑法修改,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涉黑犯罪三个关联罪名,加大了对黑恶势力头目、骨干的惩罚力度。

  ●2000年12月至2003年10月,一场打黑除恶狂飙席卷全国,共打掉600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

  ●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在中央层面成立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全国“打黑办”随之亮相。

  近日,全国11个省(区、市)协同作战,18个涉黑组织、270个恶势力团伙被一举捣毁,2182名黑恶犯罪嫌疑人应声落网,当地百姓欢欣鼓舞。

  这是中国打黑除恶风暴中的战斗之一。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进行统一部署,在中央层面成立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全国“打黑办”也随之亮相,新一轮打黑除恶风暴由此掀起。

一场持续5年的专项行动


各地普遍建立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发动猛烈攻势


  5年来,中央政法委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并下发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指导意见。同时,一系列工作机制相继建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建立了对重大案件的联合督办制度,先后9批挂牌督办399起重大涉黑案件;各地普遍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挂帅、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纪检、组织、宣传、工商、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制定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通报制度;对判处10年以上的重大涉黑组织头目及骨干成员实行跨省异地服刑制度……

  在政法机关的猛烈攻势下,5年来,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2131个,跨省异地关押518名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和骨干成员,文强等数百名“保护伞”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黑恶犯罪蔓延势头得到遏制。

  “2000年开展的打黑除恶,公安机关侦办涉黑案件被法院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名判决的比例不高,而此次专项斗争中,这一比例显著提升。这从侧面反映出打黑除恶能力的提高。”全国“打黑办”副主任、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廖进荣说。

打黑除恶手段不断创新


组建专业力量,依靠群众支持,“下打一级、异地用警”


  5年来,我国已建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打黑除恶专业力量。在中央层面,2009年12月成立了3个有组织犯罪侦查队,俗称“打黑队”,建立起一支打黑专家队伍,由全国“打黑办”统一调用,帮助各地解决案件侦办中的疑难问题;在地方层面,中央编办核准了2075名专项编制,在省级、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一支打黑除恶专业队伍,他们已经成为打黑除恶的“尖刀”和“拳头”。

  借助群众力量打黑除恶,仍然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一大亮点。廖进荣介绍,全国“打黑办”对群众实名或有联系方式的举报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2007年4月,湖北省随州市公安机关打掉了聂太保黑社会性质组织,虽然法院已对该案作出判决,但有群众写信向全国“打黑办”反映,该涉黑组织还有很多罪行没有追究。2007年7月,根据全国“打黑办”的督导,湖北省公安厅决定重启侦查程序,并指定襄樊市公安局异地管辖侦办此案。

  “下打一级、异地用警”的超常措施,是全国各地打黑除恶的常用手法。“下打一级”彰显打黑除恶的力度,与“异地用警”紧密结合,防止因黑恶势力与当地有关部门勾结可能对案件侦破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办理聂太保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过程中,民警历时750天,行程两万余公里,形成案卷105本,查清该涉黑组织罪行,而一份长达65页4万字的起诉意见书,让群众看到了公安机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黑恶犯罪仍有新动向

披上“公司化”外衣,觊觎权力,侵蚀基层政权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廖进荣坦言,当前黑恶势力依旧处于活跃期、多发期,相关犯罪也在不断变换花样,给打黑除恶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全国“打黑办”处长郑翔介绍,往日明目张胆的打打杀杀被一些新型犯罪手段代替,比如“不再是刀砍手指而是当着受害人的面砍西瓜”,以此进行恐吓、威胁。这种精神摧残方式,给公安机关定性、取证等造成难题。

  自2004年以来,安徽宣城市的张羽冒用芜湖市广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泾县分公司的名义,先后成立泾县红睿假日酒店和安徽红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注册合法企业为掩护,拉拢、纠集社会闲散人员,腐化地方官员,恐吓百姓,打压竞争对手,逐渐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

  张羽一案体现了黑恶犯罪新动向。与以往相比,现阶段的黑恶势力更注重“形象”,向公司化、企业化等方式转变,组织头目幕后化,用经营活动掩盖非法手段,用公司利润掩盖非法获利。诸多黑恶势力经营的企业、公司已经产生了跨省经济链条,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处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凭借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黑恶势力的气焰更加嚣张,昔日他们努力编织“保护伞”,如今他们更是直接觊觎拥有权力的官位,由此,个别地方的基层政权组织遭到威胁甚至破坏。

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做好预防工作,挤压黑恶势力生存空间


  5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法机关协同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竭力支持,打黑除恶工作已经形成良好氛围,河南、福建、广东、江苏、重庆等地均已打掉100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

  “到目前为止,没有省级无法解决而必须由公安部统一协调处理的打黑除恶案件。所以,鉴于我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鉴于我们长期保持的打击力度,黑恶势力没有打不掉的。”廖进荣谈及下一步工作时说。他表示,打黑除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各个过程。

  黑恶势力的发展往往要依赖两个基础,即经济基础和关系网络。廖进荣认为,对于前者,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法律武器,坚决、彻底摧毁其经济实体,防止其死灰复燃;对于后者,把打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政权建设等有机结合,建立纪检部门和检察机关参与重大涉黑案件侦查的工作制度,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同步开展侦查,防止黑恶势力向公职渗透,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为了避免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必须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日常监督。”这已成为打黑除恶的既定方针。据了解,下一步政法机关在办案工作中发现相关行业的管理漏洞,将提出加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在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中发现的涉黑涉恶犯罪线索,也将及时移交政法机关调查处理。

  打黑除恶,一场正与邪的较量,一场红与黑的斗争。

  斩草除根,除恶务尽,战斗尚在继续,人们充满期待。来源:人民日报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