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透解垄断的卡斯柯定律:尴尬的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11/10/5  浏览数: 236 次  浏览字体:[ ]
  

点击进入下一页

卡斯柯公司在中国的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占有垄断地位。

本报记者洪若琳、崔烜发自广州、北京

总要发生些什么事情,让平凡的日子变成特殊符号。当人们还未忘记7·23温州动车事故,仍然为事故的发生原因百思不得其解时,时隔不过两月,据新华社报道,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也发生了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之后,人们很快发现,9·27事故与两个月前的事故有一个惊人的相同之处,那就是信号调度系统的供应商,均出自同一家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矛头因此迅速指向这家国内颇有规模的信号供应商,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梳理卡斯柯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体制内通信集团,初步还原国内地铁信号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现状。

卡斯柯的发家史

闻名于国内信号领域的卡斯柯,成立于1986年,是铁路系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与上海地铁的渊源,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4年,卡斯柯与当时的外方母公司美国GRS(现为ALSTOM)一道,夺得上海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ATC的合同大单。这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具备列车自动驾驶(ATO)功能的固定闭塞地铁信号系统。

起初,该项目因使用国外贷款而采用了国外设备,因此相应地,车辆等机电系统也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全线由美国进口引进。

但据卡斯柯公司的自我介绍,通过上海地铁1号线共三期工程的实施,卡斯柯已经完全掌握了基于固定闭塞技术的地铁信号系统。从1997年初开始,卡斯柯公司参考上海地铁1号线ATS的系统结构和功能,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自主开发了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TS100系统,并声称,这是卡斯柯地铁信号系统国产化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名为《卡斯柯公司地铁信号系统国产化报告》中,透露了上海地铁1号线的信号系统从进口转为国产的过程。“由于ATS100的成功,在2001年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升级改造时,上海地铁建设公司(现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决定使用卡斯柯公司的ATS100,更换1995年从美国GRS进口的ATS系统,卡斯柯提供的新型ATS系统在2003年初投入使用,成为国内地铁线路中第一个全国产化的实用ATS系统。”

由此可见卡斯柯对自主研发的ATS100的自信程度,以至于要全线更换掉原美国进口系统。自此,上海1号线成为卡斯柯公司的“代表作品”。

但令卡斯柯引以为豪的上海1号线同样有过事故前科。早在2009年的12月,因卡斯柯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误发速度码,导致两列车侧面相撞,所幸司机及时制动,未造成伤亡。

尽管如此,卡斯柯仍然是上海地铁信号系统的“巨头”,公开资料显示,上海1、3、4、10号线以及明珠线二期工程,其信号系统都与卡斯柯签订了相应的合同,几乎占了上海地铁的半壁江山。仅仅到2006年,卡斯柯公司地铁相关市场合同已占公司全年市场合同总额的一半,产生了大量利润。

不仅在上海如此,从该公司网站上公布的情况看,2000年之后,卡斯柯公司始终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增速。其生产的信号系统遍布上海、大连、长春、天津、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承揽或参与的已建、在建地铁信号项目达28项,其中仅京沪两地就占20项,数量相当可观。

仅2009年上半年,卡斯柯在地铁市场先后签约深圳地铁二号线、五号线,广州六号线,北京地铁亦庄线、九号线、房山线等信号系统项目,合同总额超10亿元。

“从1993年开通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到2004年开通的上海3号线、4号线;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基于无线通信的北京2号线CBTC信号系统,到中国第一条无人驾驶的北京机场线信号系统,再到已于近期开通的上海10号线,卡斯柯在不懈地推进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进程。”2010年,《中国电子报》一篇宣传卡斯柯的报道,如此赞美了卡斯柯的成绩。

就在2011年4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表彰大会上,卡斯柯10号线项目部还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优秀集体称号。

暗藏垄断

但地铁运营现状却不如卡斯柯所描述的那么乐观,就拿此次出事的上海10号线来说,早在两个月前,就已有不良信号记录。7月28日晚,高峰时段,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突然逆行,反常地朝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事后究其原因,人们发现,卡斯柯信号系统的设计缺陷仍然是主要原因。

信号是列车运行的凭证,尽管投资额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例低(通常在3%以下),但对于提高列车通过能力、提高运能、保证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舆论对卡斯柯的背景也颇有微词。

卡斯柯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与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前者为行业内央企,7年前,其脱离铁道部,纳入国资委管辖序列,但与铁道部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知情人士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掌握国内轨道建设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在这其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略的企业,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下简称“通号院”),它是中国通号旗下重要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集团通信信号科研、勘测、设计等核心业务,该院最初由铁道部设立。

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信号调度系统,包括电路监测维护软件正是由该院设计。

温州事故发生之后,全国铁路系统纷纷在7月27日收到文件,在涉及的上万公里高速铁路和城市轨交中,凡通号院设计研发的产品,都将面临排查和整改。

如果不发生7·23事故,按照原计划,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通号股份”)注资13亿完全控股的这家公司,将会随着集团A股上市募资,进一步扩张业务版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铁路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家通号院相当有来头,这里聚集着一干有权在铁路系统技术评审中发言的专家。其商业模式是在政府资金支持下,既设计研究,又委托生产,然后在铁路系统内顺畅地销售产品。

而知情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内行业知名的和利时、北方交大微联、浙大网新等信号系统公司,包括卡斯柯,都依附隶属于通号院,其中,卡斯柯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而国内地铁的信号系统招标,近年来也几乎被几大公司包揽。

在高铁契机出现后,通号院负责设计了高铁所需的信号调度系统,随着高铁事业的蒸蒸日上,京津沪广深等18个城市地铁轻轨通信信号工程,也由其总承包。

由此通号集团总资产从2007年48.5亿升至2009年102.2亿,年均增长28.2%。主营业务收入从42亿元到79.4亿元,年增长23.6%。

在信号系统迅猛的国产化进程中,国务院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9年和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国办发〔1999〕20号)和《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计产业〔1999〕428号和计产业〔2001〕564号),提出要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平均国产化率不低于70%,其工作重点是车辆和信号系统,并确定了车辆和信号系统的定点生产企业。

接下来的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几乎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分别在不同的文件中提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新要求。

尴尬的中国制造

尽管国家对地铁设备国产化率有明确的要求;尽管卡斯柯公司所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已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轨交通委员会发布为行业推荐规范;尽管卡斯柯拥有上述《技术规范》中所要求的、达到SIL2等级的列车监督控制系统,但仔细梳理国内各城市的地铁信号系统,我们会发现,全盘采用国产自主开发产品的地铁线路所占比例依然寥寥无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铁系统内人士告知时代周报记者,核心技术仍以国外技术为主,正是出于安全考虑。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地铁信号系统承包模式正在悄悄地起着变化。

譬如广州,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底正式开工,其建设模式与起初的上海一号线基本相同,对机电系统也是采用了由国外公司提供的类似于“交钥匙”的承包建设模式,全套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并在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首次引入了国外咨询公司。

时至今日,据广州地铁内部员工称,地铁系统内人员仍公认西门子信号系统为所有线路中的最优。正因如此,广州地铁线路当中,西门子信号系统也一直占较大比例。

而到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则转变为通过招标选择了供电系统与信号系统的“项目管理服务PM”,转为由国外企业承担项目管理,以外方为主导,通过控股合资企业引进部分技术,承担部分配套机箱机柜、电缆生产组装工艺;完成协助外方实现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商务管理等服务;设备组装(机柜配线)。

再之后,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到广州三号线筹划时,已变成由国内企业为主导的信号管理了。通过具有国产化资质及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系统集成商,以牵头和项目总包方式参与项目管理,并与国外技术方签订了国产化合作协议,引进部分国外技术,参与设计、安装调试、商务管理工作。上文所述的卡斯柯、浙大网新、北京和利时等,就是负责该项目的管理。

这间接印证了上文所述的,国内地铁的信号系统招标,近年来几乎被几大公司包揽的事实。

尽管如此,通过整理公开信息可见,广州地铁集团仍然倾向于青睐国外的信号系统。针对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称广州六号线同样采用卡斯特产品的消息,广州地铁方面在9·27当天晚上向媒体紧急透露,称6号线的信号系统由卡斯柯信号和阿尔斯通交通、中铁电化局三方联合体提供,其中信号系统核心关键设备由阿尔斯通交通提供。

时代周报记者手头的一份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研发项目》的招标书中,也对技术评审均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也指出过,通号院和通号集团的专家或其紧密合作者,在一些技术评审会商中亦掌握一定话语权。

强调高国产化率,基于国外技术改造的“自主研发”,实际上是各技术的融合体。同时,还有央企信号系统公司在行业内实行垄断,这种种因素无疑催生了尴尬的畸形的中国制造,连地铁建设方都对其望而却步,只能另择其路。

卡斯柯式噩梦

这一次,没有雷击,卡斯柯的产品却又扑朔迷离地发生了故障。

“不好意思,我们公司一直是不接受采访的。”9月27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卡斯柯公司的总机电话,一位工作人员礼貌性地回答道。而卡斯柯公司的网站在事故发生后也一直处于无法连接状态。

而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卡斯柯公司当天为了回避记者采访,将办公室大门紧闭,对按着门铃的访客视若无睹。

“具体的原因我现在还不清楚,但地铁的信号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王梦恕解释道,“跟地上的环境不一样,地下空气较为潮湿,经常会发生电子元件失灵的情况,何况有很多元件实际上是过了使用期限的,所以基本上是难以避免,只能要求地铁公司加强对发生故障后的应对措施。”

但王梦恕并未了解,上海10号线2010年才开通运营,一年后,跟随整个上海地铁的步伐,10号线又将信号系统升级为CBTC,即“基于无线通讯的信号控制系统”,由卡斯柯母公司阿尔斯通的产品“Urbalis888”成为这条线路的神经中枢。

目前地铁的主流信号系统共分为“基于模拟轨道电路的ATC系统”、“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ATC系统”以及“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即CBTC)”。

与依赖轨道定位的前二者不同,CBTC只需要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来确定列车的位置以及速度,不需要在轨道上安装设备,也不与牵引供电争轨道,并且定位准确度比原来大大地提高,更可以完全实现移动闭塞,即不再按区段距离来划出不大于300米的闭塞区,而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车间距离,大幅缩短列车运行间隔到90秒,即1分半的时间就能有一趟地铁开出。升级改造后的北京二号线正是使用了CBTC系统,将行车间隔缩短为2分钟,使得地铁的运量能够很好地提升。

尽管研发至今已有30年之久,但CBTC系统依然还有无法避免的缺陷。

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平的文章介绍,CBTC系统的列车定位和移动授权依赖无线信息传输,如果某列车或地面某点发生无线通信中断或故障,就会失去对列车的定位,将对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故障处理将比原来的轨道电路系统复杂。

另外,CBTC系统采用的IEEE802.11系列的WLAN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无线频段,该频段不限制其他用户使用,用户较多时容易造成相互干扰,面对如今使用越来越频繁的WiFi网络,这又是不小的挑战。

而列车从地面的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时信息传输会有中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包现象,即信号数据包无法被接收到。

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冯丽娟所做的一项统计,采用西门子CBTC系统的南京地铁二号线从2010年5月28日开通至12月,车载信号设备最常见的故障是ATP冗余和无线丢失,占到全部故障总数的60%左右,其中ATP冗余发生了577次,线路开通的头三个月,每个月ATP冗余量在120次以上。

这意味着,开通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南京地铁2号线的信号系统故障总数高达960次以上。

确实,地铁信号出现问题很常见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