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政府办公楼40年未改扩建 投亿元建楼供学生上课

发布时间:2011/10/22  浏览数: 264 次  浏览字体:[ ]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嵩明县委办公楼 朱忠元摄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嵩明县委办公楼 朱忠元摄


 

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忠元摄 
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忠元摄

  云南昆明市嵩明县教育局的办公环境称得上是全县党政机关中最好的,暂借在嵩阳镇第二完全小学一个综合楼里办公的教育局,由于“沾了学校的光”,局长蔡华的办公室要比县委书记、县长的办公室大两倍。

  距昆明市区50多公里的嵩明县,是昆明市下辖的八县之一。在嵩明县,记者有两个“没想到”——

  一个“没想到”是,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另一个“没想到”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

  办公楼40年从未改扩建,八九任县委书记在此办公

  靠GPS导航,记者才找到坐落在县城最老的东街上的嵩明县委和县政府大院。这条街上商铺林立,县委、县政府的大门“淹没”在花花绿绿的招牌中,看上去有些“寒碜”。

  县委“大院”的“主体建筑”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楼。记者看到,这两栋小楼都是水磨石外墙,各种电线裸露在外,杂乱无章。楼道陈旧逼仄,随便推开一间办公室的门,1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拼了四五张办公桌,如果有人来访,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记者更诧异的是,县委书记的办公室竟然在两栋楼中一栋相对更陈旧、更小的普通老式居民楼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花开明说,近40年来,至少八九任县委书记在此办公,除了一些小修小补之外,办公楼从未进行过大的改扩建。

  离这两栋楼不远的地方是县委的停车场和一栋六层高的楼房,曾经是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的操场和教学楼。两年前,县里为嵩阳一中盖了新楼。学校搬走后,县委对已成危房的教学楼进行了加固,让部分职能部门搬进去办公,稍微“改善”了一下县委的办公环境。

  和县委一样,记者看到,县政府也“体面”不到哪里去。在政府大院,汽车掉个头都要小心翼翼,否则就要被刮蹭。四层高的政府“大楼”没有一个卫生间,想要“方便”,只能穿过院子去一个老式公厕。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姚晓怡的办公室被隔成了里外两间,里间办公,外间待客。里间一个不大的桌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进去两个人就显得拥挤不堪;外间接待室里两对沙发相对摆放,客人一坐下,膝盖就抵住了中间的茶几。

  在县委、县政府,记者碰到的每一个人都说:“我们的办公条件不好,我们的钱都投入到教育里去了。”

  这个才刚刚摆脱“吃饭财政”的贫困县,“钱袋子”还没有“鼓”起来,就干了一件“大事”:从2007年开始,筹资近8亿元,新建了44所农村标准化学校,成为全昆明市唯一一个让全县中小学都拥有一流教学环境的区县,真正从硬件上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像抓经济一样抓教学

  那个将危房“留”作县委办公用的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如今面貌大变,比一些大学还要气派。这所总投资1亿多元的学校,占地面积183亩,比原来大了6倍。

  嵩阳一中的新校舍设计科学,所有大楼都可抗8级地震,校园宽阔大气,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教学区有艺术楼、实验楼和实验附楼、5间多媒体教室和3间计算机教室;运动区有1个标准足球场、9个室外篮球场和全县唯一的室内综合性运动场。校园里还安装了130多个摄像头,整套监控系统24小时运转,为师生安全提供保障。

  离嵩阳一中不远处,是嵩阳镇第二完全小学。校长先莉虹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前后的变化形容为“翻天覆地”。与过去狭小昏暗、设备设施短缺的学校相比,去年竣工的新学校占地73亩,功能齐全,有了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实验室、计算机室、教师集体备课室,以及投资四五万元的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和学具训练室,使学校100多名寄宿制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悉,即使是在嵩明县最偏远的、只有540名学生的牛栏江镇花箐小学,县里也投入700多万元,让学校拥有了一流的校舍和教学设备。迄今,全县七成农村学校有了和城里一样宽敞、漂亮、安全的校园环境。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孩子将会为家庭提供最大的支撑,教育才是最大的民生。”嵩明县教育局局长蔡华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大手笔投入教育,使教育部门压力日增。“优质的校舍要配得上优质的教育质量,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教学工作,才对得起这份重视。”他说。

  为此,县教育局出台了“三年优质工程”、“课堂之星大比武”等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推动教学发展,对全县教师进行差别化星级管理,高薪激励年轻有为的教师脱颖而出。此外,县教育局还组织全县183名中小学校长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一系列措施使嵩明县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今年全县的中考成绩位居昆明市前列,高考上线率由50%升为70%,并且文科成绩名列全市第一、理科成绩名列全市第三,重点院校上线人数也由去年的81人增加至139人。

  “如果只考虑眼前,就不是科学发展观”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嵩明县一直都有重教育的传统。当地流传着一段佳话:多年前,小街镇得到了一笔烤烟生产的奖励,镇政府没有用这笔钱改善政府工作条件,没有买车,而是盖了3所学校,让学生有了安全的校舍。

  由于农村寄宿生每月生活补助费只有75元,伙食难有保障,县里一些农村中小学把校园内的空闲地利用起来,让学生们勤工俭学,自己种菜。一些学校所在村委会还把村里的集体用地拿出一部分给学校,支持学生自给自足,改善伙食。

  从今年起,嵩明县又为每个住校生每月增加25元补助,让学生每天吃顿肉。县财政将为此每年多投入150万元。

  据悉,2010年,嵩明县一般预算性收入4.5亿元,其中投入教育1.8亿元。2011年计划投入教育2.3亿元。

  “2008年,县里的财政收入才两个多亿,我们就拿出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投入教育。有很多人不理解,说县委、县政府还在危房或老楼里办公呢。但我们认为,做事如果只考虑眼前,就不是科学发展观,就不是好领导、好班子。”嵩明县县委书记王春燕说,“‘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句话喊了多少年,但真正做到的地方有多少?如果不为老百姓着想,我们盖个大楼让自己办公就是了,何必还要负债盖学校?我们为什么落后,就是许多老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技能。如果只是产业发展了,而最后群众却就不了业,还谈什么民生?!”

  王春燕说,城乡统筹就要舍得在教育上花钱,而不是简单地刷房子、搞硬化。要为农村的未来投资,年轻一代有了良好的教育,就有了竞争力,群众就会致富。

  “有些事情现在做看起来吃亏,发展慢了,数字不好看了,但从长远看却是大手笔。”王春燕说,事实上,为未来投资也不是“无效劳动”,政府建好学校不可能是“负债经营”的。2008年嵩明县财政收入仅两个亿,2010年就达到4.5亿元。嵩明的发展不仅没有落后,反而红红火火;教育推动了发展,发展又反哺了教育。

  本报昆明10月21日电

  友情链接  
宿迁人才网 宿迁交管网 宿迁违章查询 网上宿迁 宿迁西楚网 宿迁房产网 宿迁中级人民法院 宿迁市公安局信息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宿迁医疗事故律师网 宿迁离婚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 宿迁法律顾问网 宿迁劳动争议律师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保险理赔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中央电视台 江苏监狱网 法律图书馆
宿迁律师网 经济与法 今日说法 中国警察网 新闻1+1 中国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庭审现场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